長者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 (ANNH)
醫院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(AHNH)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(PYNEH)
基督教聯合醫院 (UCH)
院牧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院牧部 (AHNH Chaplaincy)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部 (PYNEH Chaplaincy)
教育及文化
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 (NICHE)
臨床牧關教育訓練課程 (CPE)
醫院文物廊
復康
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 (NORM)
社區
賽馬會「攜手同行」癌症患者支援計劃(新界東中心)
大埔地區康健站
關於我們 >
重要里程
自一八八七年,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先賢堅持以基督的大愛、「矜憫為懷」的本心,不斷開拓多元化及高質素的醫護服務。
在倫敦傳道會位於太平山禮拜堂一房間內開設那打素醫局
雅麗氏利濟醫院舉行第一次籌款活動
承蒙何啟爵士慷慨捐贈雅麗氏利濟醫院的建築費,為本地華人引進西方療法。同年,香港西醫書院成立,首創本地醫科學生訓練。西醫書院委員會委員包括查瑪斯牧師、文遜醫生及簡里爵士。雅麗氏利濟醫院兼充書院校舍,而孫中山先生是首批醫學生之一
那打素醫院落成,首創護士訓練
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落成啟用,是本港首間產科醫院及提供助產士訓練的機構
何啟爵士胞姊何妙齡女士捐款興建一座新院,名為何妙齡醫院,位於卑利士道
引進全亞洲第一部 X光檢查儀器
開始培訓男護士
實行產前掛號措施及嬰兒保健門診,開母嬰保健先河
專職人員負責病房的福音事工
位於般咸道及卑利士道交界,三間醫院定名為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」,經立法定案,並以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執行委員會」為法團名稱
首創單一醫療個案制度
在醫院開辦小商店,由義工負責,推展醫院義工服務
在醫院內推行社康護士訓練
協助開辦基督教聯合醫院,並透過「觀塘社區健康發展計劃」,落實「無牆醫院」的醫療服務理念
護士學校遷至基督教聯合醫院,並正式命名為那打素護士學校,由該院管轄。大批畢業學生在那打素及基督教聯合醫院任職
醫院推行院牧服務,聘請院牧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心靈關顧、輔導及情緒支授等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加入醫院管理局,成為其管轄的醫院之一
醫院東遷至柴灣,並協助開辦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位於大埔的新院落成啟用,採用智慧型建築,推廣「治療環境」的嶄新觀念,並設有當時最多病床數目的日間醫院
協助成立世界傳道會/那打素基金,透過資助本港及中國(包括澳門)的事工,以宣揚基督的愛心及分享精神
與姊妹機構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成立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」,倡導「健康生活化,生活健康化」
開辦「臨床牧關教育訓練」課程,培訓專業院牧和義工,為醫院牧養工作提供專才。於一九九九年,「臨床牧關教育訓練課程」達國際水平,榮獲美國臨床牧關教育協會評定為亞太區的典範
於九龍灣開設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,為政府推行首批護養服務的院舍之一,為長者提供長期醫療及護養服務
於大埔社區推展家居復康服務,為出院但仍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外展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,服務現發展為「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」
成立「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」,藉教育、出版和研究宣揚本會的使命,促進全人健康,實踐全人關顧
那打素護士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護理學系合併為那打素護理學院,將「矜憫為懷」的精神及「全人治療」的理念繼續發揚光大
承辦由姊妹機構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合辦私營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護康院」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長期住宿、短暫住宿及出院過渡期照顧等服務。護康院於二零一七年結束服務
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條例》刊憲生效,本會法團名稱由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執行委員會」改為「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」 ,繼續提供及開拓多元化與優質的醫護服務
慶祝服務香港社群逾130載
香港防癌會—賽馬會「攜手同行」癌症家庭支援計劃(大埔中心)投入服務
長者服務二十週年
本矜憫之懷 促全人健康 服務香港135年
大埔區「地區康健站」
香港防癌會—賽馬會「攜手同行」癌症家庭支援計劃 (WHIH)大埔中心
基督教聯合醫院(UCH)